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启动了快速增长的资源开发型经济。成本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广泛的矿产资源
开发、广阔的市场开放成为开发型经济的主要动力源(600405,股吧)泉,形成了高度依赖天然的低成本竞争力模式,吸引和刺激了大量的投资。由于长期依赖投资拉动,随着土地、劳动力、矿产等资源价格上升,投资呈现不足时,资源开发型经济便难以维持。即使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向好、需求相对旺盛的时期,经济依然艰涩。人们大都认为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陈旧,但笔者认为,我国经济问题症结尚不在结构,而在于企业竞争力不足。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主要不是调整行业结构,而是调整虚实结构,减轻企业负担,转换政府职能,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行业结构不是主要矛盾
从全球经济演化格局来看,从18世纪到现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一百年。
第一个百年是欧洲的世纪。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后,以机器化大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厂逐步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繁荣、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强大制造业带领下,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资本积累,经过大约一百年时间,实现了资本裹挟技术向美洲的转移,并且造就了美国的崛起。
第二个百年是美国的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借助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实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依靠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力量,构造成新型现代经济体系,并从20世纪初便进入了强盛时期,资本开始外流寻租,美国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和经济中心。
欧洲与美国的资本与技术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进入亚洲,第三个百年是亚洲的世纪。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日本、印度、中国先后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中,亚洲经济仍是全球重要的增长极,中国仍处于承接美、欧、日经济体资本转移的历史性进程中,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还处在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如非洲国家)之间,这个趋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现代经济构架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从欧美经济发展的演义来看,从技术、工艺、产品、资源、人才等实体经济能力出发到资本积累输出几乎是一个规律。也就是实体经济崛起在先、虚拟经济在后,通过资本市场、产权交易、金融衍生品等引导资本流动,推动经济元素的优化和转移,这样一个规律是必须遵守的。
从外部需求来看,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2012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失业率从2011年10月的9%降到了2013年6月的7.6%,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美国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国逃废金融债务,其技术创新仍然在全球占据领导地位。欧元区的问题主要是欧元制度设计存在先天不足,社会福利过高,但欧洲在服务业、技术创新、品牌等领域依然处于强势地位,法国的化妆品等奢侈品产业,德国的高端制造业、汽车业等产业的全球主导性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新兴经济国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人口规模,但其经济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对各类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依然巨大,这为中国企业生产能力的使用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国内需求来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扩展阶段,城乡差距、东西部发展进程差距极大,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支持社会的有效运转。2012年北京“7.21”的一场大雨,北京给排水设施不足的问题就暴露无遗,首都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窘态可想而知。2012年,国内地铁最发达的城市——北京地铁通车里程为442公里,刚刚超过纽约地铁公里数,国内人口规模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地铁修建刚刚起步。2011年底,我国依然有6.6亿非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77元,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仍然排在100名以后。国人抢购洋奶粉、狂购奢侈品等令世人侧目、令国人耳热的现象充分说明老百姓对安全、优质产品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这些需求都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中国企业在世界上仍极具竞争力。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玩具,资本密集型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还是技术密集型的通讯设备、计算机、手机、液晶面板、芯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都位居领先。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部分高新企业在全球已经崭露头角,如华为的交换机、手机市场份额已位列全球第三;在工程机械领域,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徐州重工、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占了其中三席。而全球知名企业也有不少将研发中心、生产企业放在中国,中国已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仅仅生产苹果配件产品的产业,在深圳就云集了1500多家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
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形成的强大制造业体系、快速高效物流体系、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在短期内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替代,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说覆盖了全球产业链低端到高端,而且现在依然在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过程中。总体上看,中国制造短期内难以替代,仍然有明显的竞争力。但从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的数据来看,216家企业的净利润较上年出现负增长,43家企业出现亏损,比上年度增加了30家,7家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严重下滑趋势,市场份额及竞争力优势正在被企业经营的困难处境所融化。亏损所表达的经济信号是成本高企,应该说目前中国企业不缺订单,受到拖累的是成本,而缺乏成本敏感正是中国企业的天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