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公认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就是这位优秀的企业家完全靠着自己的双手白手起家,成就今天的三一重工。梁稳根这位实业家对超越从不停歇的追求着,而且这份追求从梁稳根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从未停歇。
梁稳根出生在湖南一个小山村里,在大学期间虽然学的是材料科学,却也痴迷于各种管理学书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原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就是在这里,梁稳根结识了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向文波等人。工作一年后已经属于副处级干部,就是这样人人羡慕的干部身份、铁饭碗,梁稳根却递交了辞职书,打算下海创业、实业报国。怀揣着梦想的他带着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四人一起先后做起了贩羊、销酒、玻璃纤维等,却均已失败告终,几人已经接近山穷水尽了,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梁稳根的创业梦想。
在1989年的时候,梁稳根终于打探到可靠可行的商机:焊接材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于是几人凑够了6万元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并通过生产特种焊接材料获得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当收到了第一笔货款——8000元时。这几位三一的创始人欣喜若狂,热泪盈眶,紧紧地抱成了一团。而这在三一的历史上,被称为是第一次创业。在1991年的时候,梁稳根将工厂的名字正是改为“三一”,而这个“三一”是有含义的:“创建一流的企业,造就一流的人才,做出一流的贡献。”这不仅是梁稳根和所有三一人豪情壮志的表现,也是他们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目标和宗旨下,三一没有为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而感到困扰。正是在这样的目标和宗旨下,梁稳根的梦想得以落在现实的沃土上,开始生根。可以说,梁稳根的创业经历及其艰辛,但是其成就的影响力已经跨越国际,堪称最优秀、也最有见识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之一。梁稳根感慨地说:“我们要学习外企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长处,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海外企业的弱点,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扩充自己,才能取得胜利。”
梁稳根一直有着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做企业,有比利润更美好、更崇高的目标,那就是社会责任。”他认为,“三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扩大内需的增长。”但是梁稳根重创新、重技术、重人才,不等、不靠、不服输等原因更是不可忽略。
梁稳根带领三一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奇迹。曾有分析人士之处:“虽然不能说没有三一重工就没有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但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一重工的发展加剧了中国整个机械领域的变革,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飞跃。” 三一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离不开梁稳根的爱才、惜才。让所有三一人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是梁稳根责任,帮助员工成功是他的核心理念。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梁稳根就为每位员工购买了“五险一金”,三一员工工资在全国具有“发言权”。
“品质改变世界”是梁稳根一直坚信的,并且他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相继推出了世界首创的液压平地机、亚洲最大吨位全液压旋挖钻机、刷新世界记录的72米臂架泵车、“全球第一吊”的3600吨履带起重机、世界首创微泡姓 沥青水泥砂浆车……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顶级。
梁稳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矛,知识产权是盾,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一只手拿着自主创新的矛,冲向国外市场,另一只手紧握知识产权的盾,牢牢套住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企业才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三一,梁稳根希望在未来五年内,三一集团的国际化收入在销售额中占的比例从目前的15%提升至40-50%。为此,三一将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并将国际化视为三一的第三次创业。在梁稳根看来,“骄傲、浮躁都是目标不明确的体现,只有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企业家的自我价值”。他还说:“企业家的影响力不在于企业家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创造了多少,改变了多少,所以企业家的影响力主要还在于他的贡献。”
梁稳根是一个对于目标及其执着的人,这一点,从他对申请入党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他本人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入党,历程很长,在梁稳根那一代人的心里,党员是有理想的人,是追求上进的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想入党,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入党。梁稳根希望他的事业能与中华民族、能与共产主义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他长期追求入党的原因。梁稳根为了入党已经等了十八年,终于在2004年时,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在梁稳根的号召下,三一集团的党员有500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9%,集团十一名中国董事中,党员就有其为。据其员工介绍,在三一要获得提拔,必须要递交入党申请书。2011年的时候,三一集团有560名党员得到晋升,占到提拔干部总数的56%,梁稳根把党建工作做得可谓是有声有色。
在梁稳根众多称号中,也许来自民间的“民营重工第一人”最有分量。据统计,1995年,混凝土输送泵中国外产品占据了中国的市场的95%以上,而到三一出现后,混凝土输送泵洋产品所占比例不到5%。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字号品牌已经收复了失地。不能说,没有三一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但是,至少可以说,三一的发展加剧了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