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澳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采购。
近两年,力拓频频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对华采购预算也攀升至15亿美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去年力拓总利润的25.8%。
作为一家集铁矿石、铝、煤、钻石、铜等多种金属为一体的矿业巨擘,力拓的采购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产品覆盖矿车、环保设备,以及矿山建设所需要的相关设备。
力拓这一计划可谓用心良苦。2009年“力拓案”之后,力拓如何修复并深化与中国的关系,成为力拓董事会的重要任务。如今,力拓已弥补与中国关系的裂痕,并且重新与中铝开展实际业务层面的合作。
但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关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中国制造业寻求转型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链变局,给力拓提供了机会。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渴望通过融入国际供应链来推动产业升级,但一直苦于国际制造巨头对产业链的牢牢掌控。2008年金融危机不但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条,还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加上中国在矿山设备上早有积淀,很多矿山设备的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
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在采购环节控制成本、监督质量。力拓方面也直言不讳,“相比于其他国家市场,从中国采购设备,至少能让力拓降低20%左右的成本。”
与其他跨国公司不同的是,力拓将在华采购计划巧妙地嫁接到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上。艾博年一直强调,力拓和中国的关系不仅局限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关系是建立在各方受益的基础上”。
很少有跨国公司的CEO能将这些俗套的外交辞令讲得情真意切,但艾博年实际上是直击问题的核心。力拓的金属产品组合中,大部分产品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在中国。
力拓在中国选择的设备供应商在国际上名不见经传,比如湘电集团、大连碧海环保设备公司,但这些公司又在某些设备的制造上独具优势,且成本低廉。
力拓希望在严谨调研、控制成本、渐进式合作的前提下,将中国的制造企业推向世界市场,实现其“各方受益”的愿望,这也迎合了大部分中国制造商的愿望。湘电集团董事长周建雄难掩兴奋之情:“与力拓联手,不但赢得了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将湘电的产品推向发达国家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