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近日“大旱”转“大涝”加剧了市场对通胀担忧。针对6月到7月间CPI可能再创新高,机构预计6月中旬将迎来央行政策出台的敏感时间窗口。不排除央行再次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与人民币汇率“三率”齐动的方式管理通胀预期。
预计6~7月CPI将达峰值
摩根大通昨日指出,中国CPI同比涨幅将于6月或7月达到5.5%的峰值,此后从9月开始,受助于更有利的基数效应及多项宏观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胀将逐步趋缓。
分析预计主要粮食产地出现的大旱大涝等极端天气,则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中加剧通胀的上行压力,预计中的CPI将持续维持高位。
加息比“提准”更可行
中国央行可能于6月中旬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延续今年以来每月上调一次的做法。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升至21.00%的高位,此外,公开市场一二级央票利率倒挂也增大了央行回笼货币的难度。因此与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央行更有可能通过加息实现货币市场利率正常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出于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央行可能选择不对称加息。
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望增大
此外,分析预期央行也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以减缓通胀压力,同时也减少海内外热钱的冲击。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近日撰文指出,中国应该扩大人民币的交易区间,同时增加外汇交易品种。他认为,人民币浮动有助于形成双边波动,抑制单边投机。 央行未像往常一样趁端午假期出手。靴子未落地,让市场费尽猜测。
在大旱等极端天气影响下,通胀走高风险仍大,但是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也愈趋明显。央行是继续将抗通胀摆在第一位,坚持以往快速紧缩的节奏,还是会为了保增长逐步放缓收紧银根的步伐?众多机构预期,加息步伐仍将继续,不排除6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