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明建议,应加强零部件出产企业与冶金材料企业间的沟通,把特种材料的开发列入共同发展规划。特钢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产上要用技术差异营造核心竞争力。
此外,上海钢联副总裁贾良群在论坛上表示,当下一些影响中国钢市的负面因素正在加速发酵,高产量、高库存、高本钱等“多高”因素还未真正过去。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特钢比例基本徘徊在14%-15%,合金钢比例徘徊在4%-5%,最能体现特殊钢本质的钢种只占特钢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他以为,区域差异最易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花力量在地区“十二五”规划中找出钢铁的特色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6.27亿吨,其中优质钢产量为3373.4万吨,比拟2009年增长了13%,特殊钢产量2456.6万吨,相较2009年增长29.78%。
因为零部件出产对原材料(钢材)的需求有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需要建立一个沟通平台,将需要统一品种钢材的企业联合起来,在形成一定的批量后再向钢铁出产企业进行采购。
对于特钢行业的运行情况,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参谋胡名洋表示,特钢市场形势好于普钢,但我国“特钢不特”仍旧十分显著。在宏观经济紧缩压力以及金融市场不利预期等因素影响下,钢市在二季度后期存在着下调可能。
胡名洋表示,“十二五”期间钢铁业发展存在着诸多灾点,如增长动力减弱、节能减排要求进步、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等。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长明表示,我国与国外机械主机制造方面的差距已日趋缩小,但是在零部件出产方面良多还依靠入口,“中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现象显著。
5月23日,由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产业协会与上海钢联电子联合主办的“钢铁与机械基础零部件工业链高峰论坛”在姑苏召开。
目前行业发展主要受“原材料、出产工艺、机械装备”等因素的制约,其中高端产品的原材料供给题目更为凸起。
尽管2010年特钢形势好于2009年,但全年特钢行业仍是呈现出“三高一低”(产量高、价位高、本钱高、利润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