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锡瑞镨大宗商品研究所所长菲利普-查尔曼在今年2月的首套中文版《锡瑞镨大宗商品市场年鉴》发布会上也指出,中国的钢铁企业需求很大,占到全球铁矿石需求的60%多,但这些企业大都单兵作战,无法形成合力对抗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所以定价权全掌握在矿商手中。
鉴于中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中国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魏亮认为,中国钢铁业要在高昂成本的重负下获得转机,根本还有赖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陆晓明指出,如果中国转型较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铁矿石的需求真的下降了,有可能出现供应平衡,甚至供略过于求,届时价格才可能调头向下。
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也成为钢铁行业的共识。工信部2月公布的“2010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1年展望”指出,今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已近尾声,转方式、调结构是钢铁工业下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钢协也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将由规模扩张为主向品种、质量、效益为主转变,全行业的运行态势将由外延扩张向提高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工作的中心应转移到全行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
中钢协认为,实现转型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和不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
事实上,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却一直不是一个钢铁强国。魏亮对本刊指出,日本大地震后,需要大量钢铁产品,但中国生产的钢材质量和品质无法补充日本市场,因为中国钢企主要还在“粗加工”阶段,多炼粗钢,无法补充国际市场的高端需求。同时,中国不得不高价进口铁矿石,进行简单加工后再以不高的价格卖出,这自然导致低利润率。
他认为,中国今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深加工”,中国钢企必须以质取胜来代替以量取胜,由量变质,需要提升技术含量,掌握和运用更多高精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