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的中美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受到高度关注。瑞银集团亚太区财富管理研究主管浦永灏就此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谈到,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存在“不约而同”的经济目标,比如调整经济结构,且互为补充,因而存在互利基础。在此基础上,两国应该寻求层次跃升,加强协调,顾及各自政策的外部影响,从而给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更好的范式。
他谈到,中美经贸互动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更多表现为生产在中国、消费在美国,供应在中国、需求在美国。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大的全球市场,比如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就非常大。中国的角色越来越不局限于一个全球“供应者”。
另外,由于国内失业率高造成劳动力薪酬议价能力弱,再加上美元贬值等因素。一些美国企业正在考虑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回美国,这也使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关系发生一些变化。
不过,他谈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还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从存量看,最大的需求依然来自美国,其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70%上下,而中国目前占比只有不到4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浦永灏还谈到,从资本领域观察中美互动也是一个新的角度。特别是中国对美投资。目前看,主要在三个层面:官方投资,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和半主权债券。民间金融投资,主要是额度不大的中国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购买美股等。还有就是中资企业的直接投资。
日前,由亚洲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合作推出名为《敞开门户、充分利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报告。报告称,至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万亿至2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国投资增长迅速。美应吸收更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这对双方都有益。
浦永灏看到,中国企业在直接投资方面渠道还不太畅通,中国有投资需求,但美方因为多种考虑不敢“接单”。他认为,在联邦财政压力巨大,不少项目缺乏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引入中国资本是美方的一个选择。
浦永灏认为,中美合作中的最大亮点是两国企业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相互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中国企业在不断进步,从对美国公司的盲目崇拜,盲目排斥,到理性互动。他还认为,中美企业间的互动将为中美关系整体提升提供基础。双方应进一步提升战略互信,增加政策透明度,在社会及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解和共识,由此来促进商业领域的互信互动。
对于美国在人民币问题上的意见,他认为中国当局对汇率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于逐步让人民币升值以应对输入型通胀的看法也在不断加强。他指出,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仍存在低估,但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灵活性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美国在美元贬值问题上单纯考虑本国利益,也是不可取的。
在巨大的外汇储备问题上,他认为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有其历史原因,但目前面临两难,如果稳定汇率,外储规模就很难压缩,如果要控制外储规模,人民币可能需要更快升值。这需要中国当局妥善平衡处理。
他还指出,从全球范围观察,未来10年中国将牵动世界。过去中国股市变化欧美根本不在意,现在则是高度关注。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对世界意义重大。一方面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共荣共损的特点。另一方面,上升国家与传统强国间会出现利益博弈和协调。中美两国高层需要展现智慧,化解分歧,寻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