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地震,再一次告诉我们,重大自然灾害救援,离不开大量工程机械设备的救援抢险。但是由于我国存在救援装备投入少、配备率较低、安全应急救灾保障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当灾难来临时往往发挥不出应有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龙国键曾经呼吁,整合工程机械资源,让工程机械在救援中发挥更大作用。龙国键指出,大型工程施工设备各地都有,它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就是救援装备。抗震救灾,义无反顾。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参与救援行动,当灾害发生时,许多企业虽然都有愿意救援的想法,但是马上付诸于实施却动作不一。为什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到位。
龙国键认为,工程机械应急体系应是一个以政府为基础、行业为辅助、单位和个体预备的工程救援装备体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将救援装备的配备纳入各类应急预案中,从实际出发提出装备计划,要区分少量必须专门配套的与可以紧急动员的品种、数量。调查应急保障半径范围内各驻区单位现在的装备状况,建立联络调用机制。在用设备的单位、个人及时报告设备的状况,保证紧急状况下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发展预备救援队伍,充实工程救援装备体系。以工程起重机为例,起重机设备已经完全社会化,销售群体80%以上是私人个体。给私人户主建立档案,集中设备信息,建立社会救援体系。加强组织和培训,将已有设备的操作人员按类似基干民兵或预备役部队组织起来,结合民兵训练、消防训练等已有的各种培训机制,增加设备操作、救险训练,提高他们救险技能和自我防护的安全知识。对纳入体系的单位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用于人员培训。
应急救灾设备是安全应急救灾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物质保障。安全应急救灾设备也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草拟的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中,高端装备、民生用机械装备被列为“重点发展任务”。其中,安全应急救灾设备是民生用机械装备中的发展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应急保障设备、应急通讯设备、应急工程抢险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安全应急救灾设备将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在,由于工程机械在灾害防治中表现出的极大普适性,已经成为各相关部门在完善应急预案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有能力参与救助灾害及灾后重建的企业,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着力研究工程机械产品如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制造企业则应该抓住机遇,努力研发适用于各种灾害条件下的专用设备。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要承担起建设和管理应急救援体系的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当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调集社会力量全力抢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