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江苏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仅前两个月,江苏省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达96.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并高于江苏整体进出口增幅14.9个百分点。而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既重创了日本经济,也势必给江苏的众多产业带来“震动”。那么,江苏省涉及对日进出口的电子、纺织、机械等主要行业目前状况如何?对日贸易将会受到哪些影响?未来是机遇还是挑战?
机械:短期“断粮”中长期看好
“本月姑且还能依靠日资公司提供的库存来保证订单,但下个月日方已经明确表示不能供货了!” 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昌荣的脸上略显愁容。对于国内大多数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来说,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及日本发拿科两大供应商供货。而近期日本地震引发东京总部限电,发拿科无法正常生产,产品出现临时短缺。为此,该公司不得不积极寻找替代厂家,假若寻找无果则很可能致使公司整机销售效益在一段时间内下滑。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从本月下旬开始,公司就会出现断供危机。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主要从日本进口液压件等高端零部件,进口比重每年基本都在10%以上。虽然其供应商在主震区的不多,但因供应商的上游企业遭遇强震,外加物流不畅和限电影响,直接导致减产甚至停产。“针对即将到来的4月份,公司已经召开专门会议,考虑生产能进口到零部件的其他产品。”
尽管如此,但机械行业业内人士仍表示,此次地震的影响短期内主要体现在供货上,但从长期来看,对本土企业转型的刺激作用及日本灾后重建对行业的拉动效应都将显现。
数据显示,工程机械主机中零部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而地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自主创新具有一定刺激作用。 比如,徐工集团此前就已不断加快零部件发展,与美、德等国先后组建合资企业生产驱动桥和回转支承,投资3.4亿元的“提高液压缸质量和能力技改项目”早在2007年就已经建成投产。
此外,由于日本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受挫,未来灾后重建工作量巨大,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也将明显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升中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对日本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