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江西丰城电厂“11.24”坍塌事故发生已过10余天,据媒体最新报道,事故共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这是今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也是近十几年来电力行业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事故,影响恶劣,教训惨痛。”事故的起因疑是施工方为赶工期,在混凝土作业平台为完全固化前拆除辅助支架,导致平台在十几分钟内脱落倒塌,当时平台上有大批施工人员等待交班,平台脱落后将升降电梯,逃生通道等设施损毁,致使被困人员伤亡惨重。
小编身在工程机械圈内多年,与工程项目接触已久,对此次事故感到无比心痛。首先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同时也在反思事故,安全重于泰山。
1.赶工期——中国式施工特点
赶工期这一概念,几乎在国内所有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11.24”事故中,施工方也喊过“协力奋战100天”这样的口号。施工方在强调加快进度的同时受制于落后的施工设备及方式,难以保证安全。目前,施工方式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机器人、专业工程设备应用程度不高,施工管理难度大,总体施工效率低。以高空作业为例,发达国家80%-90%的高空作业均有专业机械设备辅助,搭脚手架等高空作业方式占比不到10%。施工效率、施工管理和施工安全大大优于国内。
2.规章制度不完善——发展中的阵痛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法制进程尚未达到完美的状态,各行各业的细化规则仍在不断补充完善。规章制度的漏洞,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十二五”规划中脚手架、悬挂式作业方式已经被国家列入高危施工方式范畴,“十三五”规划高空作业安全规范升级已被列入法制进程。
3.安全意识待提高——专业高空作业设备弥补安全漏洞
小编进出过不少项目施工工地,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国内施工作业人员(操作者)的整体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如进入工地不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不栓安全绳,无证操作专业设备等违规行为比比皆是。
传统的脚手架、安全绳带、吊篮等工具,构造技术落后,保障性差,再加上作业者安全意识薄弱,因此相关事故频发。专业高空作业平台具备安全防护,危险预警等主被动保护功能,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是高空作业者最安全的保护伞。
高空作业平台取代脚手架、安全绳带等传统高危作业方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