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一方面是小松本土化战略推进,以确保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却是合作方的人才流失,大量失血。一件事情,从来有不同的两面,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和结论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然而,小松在中国的60年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无论如何却很难回避。有关这一点,不久前出席小松中国在华事业发展60年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神华集团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官方与民间保持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小松是个样板
虽然说每个企业的成功模式不同,没有一个适用所有企业的通用公式。我们仍然认为,小松在华的发展是个中外企业的样板。或者说,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的心里有一个小松样板的存在。
如果有人说先有小松在华开展业务,后有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很多人一定会感到十分意外。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小松中国在华业务自1956年月11月始,至今已有一个甲子年。在硝烟弥漫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小松通过与中国企业、地方的合作,在经营理念、销售模式、企业管理、技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帮助,同时亦由此推动了小松全球化战略发展。
仅此一点,以纯粹企业运营和绩效表现而论,小松在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与示范作用,对企业而言,是个值得学习的样板。
契合时代潮流的符号
60年来小松从出口产品开始,向中国提供了20个多种机型产品及成套生产线,从技术输出到合资合作建厂,小松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即整机出口的1956至1978年;技术合作的1979至1994年;投资建厂,开始构建生产营销体系的1995至2000年;建立地区总部,健全完善销售服务体制的2001至2011年;以及自2012年开始的适应新常态,迎新新挑战的现阶段。每个时间节点都很好地契合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的发展。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曾评价,与小松合作过的工厂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与技能。从1956年开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神华也是小松20多年的合作伙伴,认为其创新能力较强,技术进步亦引领行业。先进的技术理念,优质的售后服务。
企业发展中不可能不遇难题,小松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小松从不气馁,在面对中国市场价格问题、销售策略等困难时。同时,作为知名企业,我们注意到,小松的技术创新与支持能力在业内同属一流,并提供了大量先进技术给予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