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112.2亿元,利润1.5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不过相比2015年中期,下滑幅度已经有所减少。
订单在缩减
行业进入衰退的时点大概在2011-2012年,全球机械企业都面临着订单缩减、收入下滑的境地。繁荣时的大量投资在衰退期成了负担,向文波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一个月可卖出上千辆泵车,但2011年底后工程机械市场开始回落,现在三一重工还有几百辆的存货待处理。
然而,衰退期终将过去,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不管将来的互联网如何发展,高速公路、基础建设都是必要的,互联网也需要在基础设施之上去建设、维护和保养。而南美、非洲、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这些国家、地区的未来要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将会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市场潜力仍不小。
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但工程机械不是落后产业。向文波称,青藏铁路、三峡大坝、高铁系统等技术难度高、规模庞大的工程都在中国,并且中国的工程机械已全面替代了进口,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通过了最严酷的市场考验。
行业不景气,是挑战也是机会。
三一重工利用这段时间快速占领了国际市场,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去年三一重工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4%,而经济危机之前,三一重工90%的销售额都发生在国内。以挖掘机为例,2008年之前,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只有12%~13%之间,现已达到了22%~24%。
国际化快速渗透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战略选择。
创新对于先进制造业而言意义重大,未来工程设备的创新方向主要是产品质量、功效、稳定性、环保等。向文波举例称,云南的一个矿主将卡特彼勒与三一挖掘机进行比较,三年下来,三一的挖掘机节省75万元油费,这些钱可以再买一台新的挖掘机了。
在基础零部件方面,过去国内企业都大量依赖进口,为解决这一问题,三一重工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资,现在挖掘机上面的液压件、泵、阀、马达等都能实现自研自产,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今的机械企业都在做物联网和工业4.0,同样也是技术创新的体现。向文波表示,“自动化+信息化+大数据是我们对工业4.0的理解。”
目前,三一重工建成了中国机械的智能化仓库。9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数千条生产线,其中的物料准时配送率超95%,质检电子化率达100%,运营成本降20%。
从2006年开始,三一重工在开建上海临港工厂时就启动了大数据方案。所有的终端客户都可以连接起来,从而打通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联,以大数据来支持企业的管理。这么多年来,三一重工已实现了几十万台大设备的连接,不断为技改、研发、创新提供支持。
向文波表示,根据布局,每个省份的每一台三一重工设备的运行状况,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也就自然可以知道各地的部分经济状况。过去一个月报一次数据,现在半个月就要向有关部门报一次。
人才是关键
要做研发,自然离不开人才。三一重工每年的研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7%。
多年来,三一重工一直重视海外投资,收购了德国科隆的普茨迈斯特。向文波对笔者说:“普迈去年盈利了3000多万欧元,创了新高。另外,三一重工也在海外开展一些合作,如与帕尔菲格成立了合资企业,我们在欧洲和俄罗斯的销售也是通过这个合资企业进行的。”
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三一重工走向海外的步伐正在加速。公司的“一带一路”由一位董事、三位副总裁负责。涉及的工程很多,比如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府正在兴建大型港口,需要大量的港口机械,这个项目涉及33亿美元;巴基斯坦当地的公路与国内央企也在进行合作,给三一重工同样带来了上亿元的销售额。
海外投资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汇率、法律、政治等问题时有发生。
对风险高的国家,三一重工不会一次性地大量投入,而是边走边看,“虽然我们在巴西征了800多亩地,但是我们的建设投入一直很谨慎,没有太大规模投入。具体的做法是先做市场,当市场销售有一定规模以后,才建设工厂。”向文波称。
除了机械主业,三一重工还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在新能源方面,风力发电的趋势就不错;金融领域,国家已批准了三一集团旗下三湘银行及九龙保险等业务,金融板块正在成型。住宅产业化、工业地产等也都有一定前景,“现在,很多产业园的利用率不足,我们正推行工业地产,三一也把这部分的业务作为一个平台与社会共享,我们的角色之一是工业孵化器。”向文波说道。